六世班禅与皇家寺院——雍和宫
2018-08-02来源: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640.jpg

历史上,雍和宫经历过三个阶段: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中段升格清帝行宫。最终改为皇家寺院。王府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府晋为宫"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寺"正值大清定都北京百年的乾隆九年(1744年)。

    雍和宫建筑布局完整,规制合乎梵宇伽蓝。寺院前端矗立牌坊,昭泰门前铺设辇道,显尽皇家敕建气势。前部的七座建筑:昭泰门、钟楼、鼓楼、雍和门、雍和宫、讲经殿、密宗殿,呈现中国佛教寺院"七堂伽蓝"式标准布局。后部各殿逐级升高,象征佛陀世界的庄严吉祥。而大经堂法轮殿顶的"一大四小"五座藏式天窗,深含佛教"须弥山"被四大部洲簇拥环绕的寓意。讲经殿、密宗殿、时轮殿和药师殿"四大扎仓"的设立,标志着雍和宫是座藏传佛教的完整学府。最高建筑万佛阁及楼内耸立着的巨大"迈达拉佛",寓意着"当来下生佛"与"兜率天宫"的圣境景象。寺院中路最重要的御制碑文《喇嘛说》,则将政府参与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国策昭示天下,也奠定了雍和宫京都"首位皇家御用寺院"以及清政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中心"的地位。

641.jpg

雍和宫法轮殿东侧矗立一座上、下二层的阁楼式建筑,楼内中央的楠木佛龛内供奉着一尊银质镏金佛像,此像做工精细,庄严慈祥,为第六世班禅大师镏金像。此楼即"班禅楼",因曾为六世班禅讲经礼佛后的休息之所而得名。为迎接大师到来,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兴建或改建了许多寺庙,今承德避暑山庄内的须弥福寿之庙,北京的香山昭庙,雍和宫内的"班禅楼",都是当年为迎接班禅大师到来而兴建的。与班禅楼同时改建的还有当时的授戒殿,即现在法轮殿西侧的戒台楼。此楼仿承德广安寺戒台而建,内建戒台三层,均由汉白玉雕砌而成。戒台充分体现佛教空间观,从下至上依此分别象征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乾隆皇帝十分关心这二座楼的改建工程,对重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诸如:主体建筑的重要部位,殿内造像,挂画以及其它陈设品的详细情况小至每个细部装饰都做了具体要求。这二座楼后来成为班禅大师在雍和宫讲经礼佛和休息的重要场所。

642.jpg

在大师赴京途中,乾隆皇帝就十分关注班禅大师的每一步行程。1780年5月,当班禅大师行抵内蒙古时,乾隆皇帝便派皇六子允瑢和三世章嘉活佛前去迎接,代表乾隆皇帝向他们表示慰问,颁给谕旨和赏赐物品,后来在内蒙多伦诺尔,由三世章嘉率数千僧俗官员设宴迎接。乾隆皇帝还谕班禅:"朕现时正操学藏语,尔喇嘛来临时,将遣王公大臣前去接之,当面欣然交谈,朕同班禅额尔德尼相会,即朕之万福,万万福也。"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日,第六世班禅抵热河行宫。当天,乾隆皇帝御驾亲迎,第二天,又到大师驻地看望并用藏语与班禅大师交谈,并说:"朕过去不会藏语,只是为了迎接您的到来,才特意向章嘉活佛学了些日常用语,很不熟练。""在朕七十寿辰庆典之时,班禅额尔德尼佛驾光临,对此方众生大有利益。朕多年来是从章嘉呼图克图学过若干佛法,然而佛法无边,深似大海,朕须料理全部国事,不得闲暇,未能参究呼图克图所授佛法,只是时常勉力而已。今日福田施主相会,可为前世誓愿及祝祷得以实现,朕要向上师请教佛法。"

643.jpg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六世班禅由热河行抵北京。作为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理所当然成为大师讲经礼佛的重要场所。关于六世班禅大师在雍和宫的活动情况,《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传》中记载了如下内容:

六世班禅九月二日抵京至同年十一月二日圆寂,在仅仅二个月的时间里,共到过雍和宫六次。

九月十四日,班禅大师在皇六子陪伴下莅临雍和宫。大师到雍和宫后向大经堂上下的身、语、意三所依塔及皇帝寝室献供,为诸位僧人摩顶,传授《兜率上师瑜伽论》、《大慈悲经》、《三时怙主陀罗尼经》,并先后到了雍和宫附近的和尚庙和北海白塔。

九月二十八日,六世班禅在西黄寺大经堂接受了雍和宫僧人及班智达堪布桑杰欧色的献礼,并为一千多名僧人摸顶。应与会全体僧人请求,讲授了《上师供仪轨》、《兜率上师瑜伽论》、《三时怙主陀罗尼经》、《无量寿佛修念随许法》等经典,并向僧众赐赏法会护身符,佛像,法器,铃杵,红黄香料,有色氆氇等。

十月十日,大师为雍和宫等寺院的六十名僧人授近圆戒。

十月十四日,为祝愿国泰民安、格鲁派教理长盛不衰,雍和宫、旃檀寺等北京28座寺院联合举行法会,大师向法会发放布施。

十月二十一日,应雍和宫邀请,大师带领随从莅临雍和宫祈愿法会,详细观看了寺院佛像、佛塔,并向佛像献供哈达、祭品,为新建卧室开光。之后,班禅大师又到新建戒台分别为雍和宫的17名僧人授出家戒,为19名僧人授沙弥戒,晚上,又为78人授近圆戒。

640.jpg

夜幕降临,要求大师摸顶、授戒的人们络驿不绝,当时陪同的六皇子劝大师道:"您常为他人授戒会感到烦闷,请不要再会见,摸顶、授戒,这样会好一点。"大师却回答道:"为了成就佛法众生之大事,无论怎样艰苦,我仍然感到高兴,而无烦恼。"其实这正是班禅大师能够不畏艰险万里东行的精神支柱。

十月二十八日,应乾隆皇帝之邀,六世班禅到雍和宫为其讲经说法,三世章嘉国师担任翻译。大师向乾隆皇帝讲解了"迅捷智慧六臂依怙随许法",向皇帝敬献了哈达、佛像、印度火枪、宝剑等,乾隆皇帝向大师赏赐了很多财物,作为讲经之礼。雍和宫戒台楼里现完好地保存着班禅大师为乾隆讲经时的戒台、乾隆皇帝的御用珍品、六世班禅大师送给乾隆皇帝的枪和宝剑等珍贵物品。

641.jpg

据不完全统计,六世班禅在雍和官先后为主要包括雍和宫僧人在内的近三百名僧人授戒。然而,在雍和宫的活动只是班禅大师万里东行壮举中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他的东行壮举跨越遥遥数万里,沿途以其格鲁派领袖的特殊身份,向成千上万来自蒙、藏地区上至王公下至黎民的广大信教群众广布教乘,宣扬乾隆之圣德,将广大信教群众的心无形中凝聚在乾隆皇帝身边,他对维护国家安定所做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